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是怎樣形成的
2019-03-09 00:00:00 閱讀:
“工農武裝割據”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土地革命為主要內容,以武裝斗爭為主要斗爭形式,以農村根據地為主要陣地的三者密切結合的紅色政權區(qū)域?!肮まr武裝割據”思想是在革命斗爭的實踐中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
當時的主要斗爭形式有兩種:一種是與階級敵人作斗爭;另一種是與黨內的“左”、右傾錯誤思想作斗爭。中國革命有四個基本特點:一是中國是一個政治經濟發(fā)展極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國;二是敵人的強大;三是敵人的 弱小;四是黨的領導和土地革命。毛澤東指出:“因為強大的帝國主義及其在中 國的反動同盟軍,總是長期地占據著中國的中心城市,如果革命隊伍不愿意和 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妥協(xié),而要堅持地奮斗下去,如果革命的隊伍要準備積蓄和 鍛煉自己的力并避免在力蛩不夠的時候和強大的敵人作決定勝負的戰(zhàn)斗, 那就必須把落后的農村造成先進的鞏固的根據地,造成軍?上、政治上、經濟 上、文化上的偉大的革命陣地,借以反對利用城市進攻農村區(qū)域的兇惡敵人,借 以在長期戰(zhàn)斗中逐步地爭取革命的全部勝利?!保珴蓶|:《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 黨》)如“八一”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湖南起義的相繼失敗,充分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到達井岡山,先后取得了茶陵、遂川、 新城、戰(zhàn)斗的勝利。建立了三個縣的紅色政權,初步取得了創(chuàng)建革命根據地的 實踐經驗。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部分隊伍和湘南 農軍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會合,“再開始邊界的割據”,使邊界斗爭進人全盛時 期。5月20日,毛澤東主持召開了湘贛邊界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批判了黨內 的右傾悲觀思想,總結了邊界斗爭半年來的經驗,制定了邊界對敵斗爭的政策。 第一次提出了鞏固和發(fā)展工農武裝割據的具體做法。
1928年6月4日,中央來信,肯定了邊界的工作,黨的“六大”以后,中央還 逐步向各地介紹了井岡山斗爭的成功經驗。毛澤東在井岡山時期寫下了兩篇 光輝著作,《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總結了各地, 特別是井岡山斗爭的經驗,指出:“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是共產黨和割據地方 的工農群眾必須充分具備的一個蜇要思想。從而把創(chuàng)建根據地的實踐上升到 了理論高度,至此形成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